讀書時修讀地理的我,畢業後沒有深究自己適合不適合很順理成章地當起地理老師來。可是我絕對不是個稱職的地理老師,除了搞不好捲雲層雲積雨雲的形成原因外,連讀書時野外考察的最起碼要求目的地東坪洲都沒有到過。結果,我只當了短短一個月地理老師就被學校速速趕走。
今天,我投身社會快將二十年了,雖然這些年來我到過不少地方,可是位於我們東北方的東坪洲對我來說好像還是太遙遠。在近日漁農自然護理署舉辦的多個
地質公園地質導賞活動之中,我就捨棄東坪洲揀選了西貢的橋咀島和吊鐘洲。

印象中橋咀島除了有個燒烤樂園之外什麼都沒有,不過原來這裏也是個認識香港地質的好地方。跟長洲一樣,橋咀島有一條給沙石沖積出來的沙堤。比長洲更有型有格的,就是這條沙堤在水漲時會完完全全給淹沒。

沒有想過這天天氣這樣好,在無遮無掩的山頭站上一會,出了一身汗之餘還給曬紅了。

導賞員滿有熱誠向我們介紹不同的地貌,曾經是地理老師的我當然很用心地聆聽。不過,並不是每位團友都像我一樣專心,他們當中有不少都是只顧着不停到處拍照的龍友。

龍友的勢力果然很厲害,這天男女老幼幾乎每人一部鏡頭比我的手臂還要粗的單反。我當然也想拍出令人艷羨的相片,但想到要時常抬着一塊磚頭,我還是隨隨便便拍些生活照好了。

在橋咀島留了個多小時,我們就繼續航程前去不遠處的吊鐘洲。コリラックマ,you jump, i jump~
老實說,我覺得幾年前被選為世界自然遺產的日本最後秘境知床的海岸,跟這裏差別不太大。
知床
吊鐘洲

吊鐘洲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多年來不斷受海水侵蝕而形成的香港東海四大名洞之一的吊鐘洞。可惜我們這天不是乘小艇前來,否則就可以穿過窄狹的吊鐘洞,到另一面看看是什麼的模樣。

在千千萬萬年之前這裏是火山活動很活躍的地方,岸邊柱狀的石頭就是當年熔岩和火山灰冷卻後形成。我相信對地理地質有興趣的人來到這裏,一定感到十分興奮。不過今時今日,我更有興趣知道的,就是這些危站在石上垂釣的人有需要時究竟怎樣上廁所?

三個小時的導賞團很快就來到終結,當我們慢慢駛回岸邊,眼前的景象突然令我想松島海岸,欠缺了的可能就只有一隻隻追趕着卡樂B蝦條的海鷗。

這些導賞團很受歡迎,接受報名的第一天很快就爆滿,第二輪報名會在明年一月四日開始。很久沒有做地理老師的我,這次的目標應該會是東坪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