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大清早就要出發,之前想過可能因為時間太匆忙而要放棄旅館提供的早餐,怎料
夢の湯很貼心,可以安排我們在六點半吃早餐。

付過房租步出旅館,竟然發覺旅館的送迎巴士在等着我們,結果十分鐘的路程也省下來。這天的司機,正是昨晚跟我們唱歌的旅館駐場歌手。
我們選擇的優惠宿泊計劃的一項條件,就是要把旅遊照片寄回給他們。不過你有沒有這樣做旅館根本控制不來,不過回來香港後我還是把幾張相片傳給他們。結果在寫這篇遊記的時候,就發現自己的照片在他們的網頁出現。

為了爭取時間,有想過乘坐開往扇沢的頭班車,即是六點半前就要來到車站。不過最後我們決定理性點,選擇一小時後的第二班公車。雖然時間是損失了一些,但充足的睡眠更加重要。

前去
立山黑部,很多人都會購買由扇沢一路到立山(或者相反方向)包含多種不同交通工具的套票。我們時間少,不打算從立山那邊返回名古屋,而且這次旅程的重點是
雪の大谷,所以就只買下往返室堂的套票。

買過票後,回頭一看,一輛又一輛旅遊車陸續把旅客載到這裏。短短十來分鐘,整個車站就擠得水洩不通。

第一程交通是從扇沢往
黑部大壩的無軌電車。這電車是日本現時僅存的無軌電車,全車由電力推動,聲稱對自然環境影響最小。我們在暗黑的隧道裏穿過長野県與富山県的邊界,十多分鐘後就到了黑部大壩。

下了車,大多數旅客都向左走前去黑部大壩繼續行程,而我們就避過人潮,向右走登上大壩的展望台。

爬上二百多級樓梯,步出展望台,面前的風光都叫我們呆了眼,原來天可以這樣藍,雪又可以這樣白。

站在標高 1,508 米的黑部大壩展望台上雖然風很大,也很冷,但我們都顧不了那麼多,盡情欣賞彷彿只剩下藍與白的世界。

黑部大壩在 1956 年動工,花了七年時間才完成,是日本近代其中一項最偉大的工程。走在 186 米高的大壩上,深深感受到當年的建造工程是如何艱巨。

今年的春天似乎來得比較早,黑部湖上冰塊已經開始慢慢融化。

離開大壩,我們到黑部湖駅乘坐地下索道。這條索道建在地底,同樣也是要防止自然環境遭受破壞。才五分鐘,我們就攀升了接近四百米,抵達標高 1,828 米的黑部平。

取過大觀峰纜車的整理券後,我們就往外面的展望處走。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因為除了要小心不要滑倒之外,還要避免雙腿栽進軟綿綿的雪裏去。這天陽光實在很猛,沒有帶太陽眼鏡的我們還感到眼睛很不舒服。

回到駅內的
小賣部買過太陽眼鏡後,就朝雪の大谷進發。